最新动态

夏履缘何“盛产”名医?

发布日期:2020-05-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文明网 字号:[ ]
分享:


  年轻时候的李兰娟

  

  倪天医”画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到夏履,人们总能想起“战疫英雄”李兰娟。在疫情紧急关头冲锋在前的她,每年母亲节都会与其他乡贤名医一道聚集在柯桥区夏履镇卫生院,为家乡父老开展义诊,今年也不例外。

  与李兰娟院士一同坐诊的,还有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副书记丁国庆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党委书记夏瑞明等13位省、市、区三级乡贤组成的名医专家组,他们中大部分为夏履人。

  浙江名医纷纷聚在夏履,难忘桑梓之情,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夏履镇出了这么多名医?背后又有什么渊源?

  山水佳处的医者传说

  清代《绍兴府志》云:“世传夏禹治水,为争其时,遗履于此。”后人在禹遗履处建桥曰夏履桥,村、镇便得名于此。神话与历史在此交融,赋予了它神秘色彩。1997年,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绍兴市夏履镇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

  夏履镇,青山绵延,风景优美。曾几何时,靠山吃山是夏履人的谋生之道,砍柴卖薪、烧制木炭、种果植竹、栽桑养蚕、采药制茶、竹木加工……盛行以副补农,有的副业传承至今。《夏履镇志》作者周生法告诉记者,夏履这方土地曾遍布中草药,二十多年前尚有100多个品种。

  “以前我们夏履供销社的黄珠子中药基地非常有名,当时很多医生往往就地取材,用来医治老百姓的疾病。”周生法说。中药需要传承,如今夏履镇也有中药种植基地,比如景岳堂的栀子种植基地等。

  即便如此,从前夏履镇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普通百姓依旧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周生法告诉记者,夏履人民长期以来崇拜“天医菩萨”,“天医菩萨”原型是秀才出身的清代名医倪涵初,他从小就酷爱医术,年纪轻轻就在乡里有了名声。后来还外出访师求教,提升自己的医术,积攒救死扶伤的经验。

  在夏履流传着“倪天医”神奇医术的生动故事,乡人还建造过“天医殿”纪念他。“倪天医”的故事不仅在夏履流传,也在柯桥区湖塘等地深入人心。许多人后来成为医生,也许就是受益于从小听了这些故事,早早在内心埋下了种子。

  “盛产”医者背后的“乡土基因”

  为生计操劳、与病魔抗争,夏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息。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早期,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夏履人外出学医,四处行医,回乡践行医者仁心。比如夏履人周承祖,他的父亲早亡,母亲变卖家产供其读书,后到上海学医,新中国成立后返乡成为钱清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享有良好口碑。再比如周长兴,是上世纪50年代夏履当地有名的中医医生……

  到了李兰娟院士这一代,当时夏履的医疗条件仍不容乐观,她的父亲因眼疾无法劳动,全家靠母亲卖货维持生活。这或许就像鲁迅少年时期的经历,李兰娟之后选择从医道路多少与之相关。李兰娟先后在夏履桥中心小学、绍兴一初、杭州一中读书,在家乡公社中学当过代课教师,还在夏履桥村做过“赤脚医生”。始终眷恋着家乡的李兰娟,这几年默默助力着家乡健康产业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桑梓深情。从2018年开始,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都会与其他乡贤名医一道为家乡父老开展义诊。

  与李兰娟一道为家乡父老开展义诊的还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党委书记夏瑞明,他是夏履人,更是医学影像领域的专家。从医30多年来,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先后赴天津医科大学、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学习深造,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他认为夏履之所以“盛产”医生,在于家乡人原本多是贫苦出身,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特别是在医学上,成就来自实打实的付出,因而夏履籍医生往往能做出成绩、做出名气。

  夏履镇党委书记朱国庆告诉记者:“夏履处于山区,气候潮湿,容易引发风湿疾病。”在现实需求引导下,很多人立志从医,医生职业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有崇高地位。提到当代夏履籍医生时,周生法一口气报出很多名字,比如:与李兰娟同村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周根泉;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高友福;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周晓白等,此外在乡镇医院从医的夏履籍医护人员不下20人。

  青山碧水孕育医者,同样也是夏履的一笔财富。记者了解到,去年夏履镇积极实施“乡贤+”工程,鼓励名医回乡义诊、名师回乡义教等。截至目前,该镇乡贤中有23位老同志累计提供义诊服务1500余人次,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看病需求,也营造了崇医、尚学、爱乡的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绍兴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