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绍兴印染,何时才能不受制于人?

发布日期:2020-02-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字号:[ ]
分享:


作为柯桥区第一批复工复产的印染企业,“宝纺印染”目前已实现满负荷生产。(图片由马鞍街道提供)

中国印染业,绍兴“三分天下有其一”。我市有大小印染企业191家,其产值占绍兴市工业产值的六成,印染业是绍兴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事实上,这段时间,我市印染企业按下接人快进键,接人“招式”迭出,既要把员工请回来,也要努力把因疫情影响的产能“赶回来”。然而,作为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疫情影响,印染企业一时难以“满血”复产,怎么办?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新闻事件

印染企业上演“花式接人”

2月24日凌晨1点多,在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瑞宗的带领下,15辆私家车依次开进厂区,从1000公里外的河南接回了60名员工。“这批员工到岗后,公司员工基本到齐,可以满负荷生产。”李瑞宗长舒了一口气。

“宝纺印染”有100多名河南员工,由于当地火车、客运停运,不少员工出不来。公司原本计划包车去接人,可浙江牌照的车辆目前无法在河南通行。无奈之下,公司号召有私家车的员工报名,临时组建了一支私家车队,来回一切费用均由公司报销。

在柯桥区马鞍街道的协调下,该公司与河南当地政府完成对接,李瑞宗亲自领着私家车队前往河南接人。经历12小时的行驶,第二天早上,车队接上了60名员工,返回绍兴。除了用车队接人,公司还鼓励员工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费用也由公司报销。目前,公司在接员工返岗上至少花费了100万元。

公司还设立了员工到岗奖。技术骨干到岗每人奖励1000元,普通员工到岗奖励600元,老员工介绍新员工入职的,额外奖励300至500元。一系列激励措施,确保老员工流失率降到最低,为恢复产能创造条件。

不仅是“宝纺印染”,为了把员工尽快接回来,我市许多印染企业都想方设法,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让外地员工及时返工,“飞亚印染”全员出动,采取“就业专列”接、包车“点对点”接、机场(车站)定点接等多种接人办法;“七色彩虹”鼓励有私家车的员工顺路捎上同乡返岗,同时安排大巴车到河南等地“点对点”接员工;“跃进印染”公司高管到高速出口接员工,对部分技术人员“个对个”专车上门接。

多家企业复产率不到一半

每年开春,是印染行业生产旺季,今年受疫情影响,开工推迟,一些印染企业春节前接下的订单将无法按时交付。“我们积压了500个生产订单,得开足马力才能赶出来。”李瑞宗说。“飞亚印染”也有2000多万元的订单急需赶出来。

尽管想尽办法接人,但由于外地员工分布分散,且各地防控措施不一,不少印染企业员工返岗率仍不理想,这也直接影响了复产率。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印染企业满员复产的企业很少,多家企业复产率不到一半。“印染企业一时不能正常复产,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人,外地员工难以返岗。”“金典印染”负责人表示。

各家企业在接人方面各忙各的,未能形成合力,也是外地员工返岗难的原因之一。“特殊时期,最好由行业组织出面,把印染企业外地员工信息汇总在一起,统筹安排,组团式包车接人。”有企业负责人表示。

■新闻调查

用工难不只是疫情期间

记者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我市目前有印染企业191家,其中柯桥区马鞍街道有108家。印染行业生产工艺长,从白坯布到成品布,要经历烧毛、定型、印花等10多个环节,这一特性决定了其成为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染企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大部分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

虽然印染行业带来了大量就业,但经过几十年发展,也出现了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不愿入行的“青黄不接”现象。同时,也存在技术人才不足、员工以外来为主、文化水平偏低等现象。“飞亚印染”董事长裘建荣说,近5年来,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呈不断上升趋势,从37岁左右上升至45岁左右。“我们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也在40岁以上,员工年龄逐渐偏大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李瑞宗说。

“七色彩虹”有关人士表示,在一线岗位上有不少是五六十岁的员工,年轻人不肯干这一行,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他们担心以后招不到人,对企业乃至行业发展不利。

采访中,多家印染企业负责人表示,整个行业用工难现象突出,其实缺的不只是一线工人,还有技术工人。有些印染企业技术工人占比不到10%,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对一线生产工人依赖性更强。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年轻人不愿意入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印染企业工作时间长,作业环境相对艰苦。同时,印染企业的员工流动性也比较大,流动率在20%~40%之间。多重因素让印染企业求贤若渴,在竭尽全力留住老员工的同时,也不遗力挖掘新员工。

面对行业用工难,新项目招工更显迫切。近日,柯桥区马鞍街道一家印染企业广发“英雄帖”,向社会招聘近1000名员工,涵盖染色、定型、品检、化验、装卸等工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他们此次招工是用于计划在今年7月投产的高档面料智能化绿色印染车间。“受疫情影响,招工更加困难,所以必须早点行动,未雨绸缪。”

■新闻观察

除了智能化改造,更需要抱团发展

如何破解印染企业的用工难?柯桥区印染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平说,企业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更多使用智能化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实现减员增效、降能增效。

绍兴永利印染有限公司去年通过打造高科技的智能化工厂,减少了380名员工,产值却增长了10%。“企业还需要加大生产工艺改造,尽量缩短生产工序,从而减少流水线上的工人。”王建平说,智能化改造需要企业舍得投入,更需要政府壮士断腕,对落后产能的企业予以关停淘汰。

绍兴市委党校教授杨宏翔说,这段时间调研发现,不少印染企业因员工返岗率低,复工复产不理想。这说明整个行业要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但是,智能化设备需要更专业的技能性人才,所以,设备升级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印染行业技能性人才。

可喜的是,我市已有印染企业在尝试自我“育才”。去年5月,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起了“印染专业”大专班,邀请高校教师每周到企业授课,提高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

“通过智能化改造及工艺技改,可以适度减少用工量,但是,绍兴印染企业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上马的生产线很多,什么产品都想做,对工人的需求量很大。但国外印染企业则不同,他们产品专一,专业化程度高,用工量相对减少,这点值得学习。”“爱利斯”负责人陈建钢说。在他看来,绍兴印染企业短期内难以改变对用工的依赖,“硬”投入固然重要,但“软”激励同样不能缺位,印染企业要从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基本待遇、完善福利政策、拓宽晋升通道等方面入手,留人留心,减少员工流失。

杨宏翔还建议,在疫情期间,我市印染企业应该向广东东莞等地的制造企业学习,抱团取暖,共享员工,推出一批灵活就业岗位,解决当前人手紧缺问题。长期来看,印染行业在日常用工、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应强化整体作战,共同做大做强“绍兴印染”这块金字招牌。


信息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