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记录——95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活动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9-05-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图1 95年公祭大禹陵现场

活动概况

这次公祭活动是绍兴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省有关领导的指示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意愿,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1994年底正式提出举办的,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绍兴市上下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禹精神,殚精竭虑,团结拼搏,精心组织实施,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公祭活动所涉及到的禹陵维修、环境整治、经费筹措、礼仪典章、新闻宣传、文化活动、来宾邀请、经贸洽谈、后勤准备等大量筹备工作,保证公祭活动的如期顺利进行。

图2 95年公祭大禹陵现场

95公祭大禹陵活动是一次缅怀民族先祖不朽伟绩,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盛典。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孙孚凌和中央有关部委、浙江省、绍兴市领导、各民主党派、各界群众代表及各省人士1000余人出席公祭典礼。绍兴旅港同乡会、台湾夏氏宗亲会、台北绍兴同乡联谊会等港、澳、台同胞和其他海外华侨华人,意大利、美国、韩国、波兰、印度等国家驻华外交官和日本、法国友人也专程前来参加公祭。公祭典礼由浙江省省长万学远担任主祭,绍兴市市长纪根立任司仪,绍兴市委书记鲁志强代表古城人民向大禹献上百年陈酿。典礼上,省委、省政府还举行了全省首届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颁奖仪式,《大禹颂》文艺晚会场面恢宏,气势磅礴,并通过卫星向海内外直播;大禹研究学术讨论会共有53位中外专家学者到会,收到论文50余篇;大禹陵风景区开发暨招商恳谈会,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对大禹陵风景区开发前景的关注;“大禹故地游”向中外宾客展示昔日大禹治水的主要舞台——古城绍兴秀美的风光和淳朴的风情;绍兴市区中兴路“庙会”等经贸活动也获得丰硕成果。5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又亲临大禹陵视察,高度评价了大禹、大禹精神及公祭大禹陵活动,回京后为大禹陵牌坊题写了坊额,7月8日,绍兴市各界举行了隆重的江泽民总书记大禹陵牌坊题词揭幕仪式,为这次公祭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3 大禹陵牌坊

启示

这次公祭活动,有力弘扬了优秀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进行了一次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绍兴市、浙江省在全国的知名度,让世界了解绍兴,让绍兴走向世界。活动同时还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并非只是喊响了一个口号,祭禹使绍兴旅游业的大发展获得了一个新的启动点。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然而,从旅游的角度看,这些名胜古迹构成的景点存在着“小、散、泛”的问题,制约了绍兴旅游业的发展。这次公祭活动,给绍兴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通过公祭活动,加快了大禹陵风景区开发的步伐,使绍兴的旅游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总体思路,步人了大发展的轨道。公祭活动也是一次在较高层次上保护、开发、建设、利用大禹陵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过程。这次因公祭活动需要,提前实施了对禹陵周围环境的整治,共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改造了广场,停车场、牌坊、围墙、厕所、道路等十多个项目,对禹陵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新添了铜钟、铜鼎、祭桌、大鼓等器具,大大改善、丰富了禹陵的景观,公祭活动又极大提高了大禹陵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从而使禹陵成为绍兴乃至浙江旅游举足轻的“拳头”项目。公祭前,大禹陵只是外地游客的选择景点,每年参观人数大约20万人次左右。公祭后,禹陵成了外地游客到绍兴必去的景点,每天参观人数二三千人,最多一天达到七千人,更具有意义的是,通过这次公祭,使人们重新认识了禹陵的地位和作用。喊响了“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口号,并使之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省内有关部门能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祭禹带来的效应,把大禹陵的保护、建设、开发和利用作为全省德育基地、旅游开发、文物保护的一项重点项目来抓,精心规划,集中财力,抓紧实施,加强宣传,将大大促进绍兴乃至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图4 95年公祭大禹陵现场

启示之二:“出让铭名权”,公祭活动探索了一条利用社会力量保护、建设、开发和利用优秀文化遗产的新路子。

浙江是文物之邦,历史上遗存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保护、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资金短缺始终是困扰政府部门的一个头痛问题,节会经费财政也较难安排,这次公祭活动利用出让新建建筑物和祭器铭名权的方式,筹集到了大部分祭禹的直接活动经费,大大减轻了资金的压力。出让铭名权的牌坊、钟、鼎、祭桌、大鼓等成本不足50万元,出让收入达到297.7万元。如中国绍兴黄酒集团以100万元买下了大禹陵牌坊的铭名权;咸亨集团公司和杭州百大集团公司、杭百嘉兴购物中心联合出资50万元买下一只铜鼎铭名权;个体工商户谢治伟个人出资50万元,买下铜钟的铭名权,期间出现了几家单位和个人同时争夺铭名权的情况,竞争的单位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国营企业,也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且通过这个方式还在全社会形成了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公祭活动的良好氛围。活动期间共收到全省人民和海内外同胞捐款90余万元,使公祭活动真正体现了一个“公”字,全然有别于以往搞社会公益活动靠领导出面,通过行政命令摊派。这种搞社会活动能使单位和个人乐于出资,争着掏钱的方法,对今后开展类似活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图5 95年公祭大禹陵祭舞

启示之三:祭禹促进了绍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一项成功的活动,它带来的效应和作用是多方面的。这次公祭大禹陵,不仅文化“戏”唱得如火如荼,而且经贸“戏”也演得有声有色。历时10天,中兴路“庙会“共设摊位500个,被市内外企业认订一空,有近30万人次参加,商品总成交额达1536万元;市经贸部门和一些企业,利用祭禹期间海内外人士聚集绍兴之机,纷纷开展经贸洽谈,共谈成合资合作项目10余个,引进外资2.7亿元,不少企业抓住祭禹契机,大打“禹”字牌,共开发与“禹”字相关的产品十几个,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启示之四:财政参与公祭活动各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使资金发挥了较好效益。

从公祭活动方案的提出开始,财政就积极参与,除了及时到位启动资金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外,更重要的是参与了社会资金、个人捐资的监管。财政局长任公祭活动资金筹集组组长,由于财政的介人,大大增强了捐资者对活动资金运用的可信度。公祭活动后,市委、市政府又组织财政、宣传部门对各项资金收支余情况进行审核,报领导审定后及时核销,使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效益。

(原载于1995年10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旅游—财政理论与实践》文集;2019年又转载于《浙江禹迹图》,中国文史出版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