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文广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9-05-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俊杰

2019年2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这是在我市机构改革调整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体大会,意义非常重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2月1日全省文广旅游局长会议精神和2月12日市委市政府关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大会精神,总结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重点任务,为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加快推进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做出文广旅游系统的统筹和努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所谓的借势借力,势在哪里?又如何借力?一是绍兴历史的辉煌。1982年,绍兴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列第八位;1998年,绍兴市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列全省第三位、地级市第一位。二是市委将文化提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在今年的市两会上,首次提出了要重塑城市文化体系目标,将文化与产业、城市、生态并列为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三是绍兴城市的定位和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了国家战略,浙江省提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市委提出融杭连甬接沪城市发展目标。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时机带来的叠加机遇,是我市高质量发展借以“青云直上”的“好风”,也是我们文广旅游工作借以“更上层楼”的“好风”。我们必须要抓好这个机遇,以文广旅游局的成立为契机,乘势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不断开创全市文广与旅游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今天,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工作思路,我代表局党委,重点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201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记’、打造‘活力城’”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与新进展。

一年来,全市接待游客接近1.1亿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183.9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市荣获省级一等奖以上荣誉、奖项100余项。其中越剧《王阳明》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绍剧《于谦传之两袖清风》列入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刘建杨绍剧猴戏入选2018年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地方戏曲类扶持项目,“同唱一台戏”荣获首届“中国十大演出品牌”奖;吴凤花获“浙江省特级专家”称号,姚百青等7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汪建达荣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新人主角奖,章立新、王莺荣获第四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绍兴市文化馆“文艺专家门诊惠民创新团队”被命名为2018年“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竺岳兵、刘建杨荣获2018年度绍兴市发展贡献奖;柯桥区、新昌县成为首批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柯桥区湖塘街道、嵊州市甘霖镇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强镇”,平水镇西湖桥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市文广旅游局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文明游客”评选活动最佳组织奖,原市文广局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考核优秀单位。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引领作用有新成效。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狠抓落实,市委巡察工作阶段性完成。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效能有新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文化惠民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宽。

三是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优秀传统文化有新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戏曲艺术人才再获荣誉;重大文化活动办出特色,对外文化交流亮点纷呈。

四是优化传承利用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有新突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申报等工作有序推进,文物史迹保护修缮力度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非遗活态传承再添活力。

五是推进文创平台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有新行动。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产业指导服务持续开展,文产融合发展逐步加强。

六是强化市场行业监管,执法和发展环境有新优化。审批服务事项改革深入推进,市场行业监管持续深化,“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新闻出版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全面加强,行业品质提升明显,发展环境环境进一步优化。

七是重抓旅游各类创建,全域旅游发展有新激发。稳步推进了全域化旅游规划,扎实推进了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风情小镇及A级景区(景区村)和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八是实施智慧旅游营销,城市推介和产品融合有新推进。注重旅游产业全域化,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实施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智慧旅游营销和组合协作营销得到有效推进。文化旅游同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康养、休闲等产业稳步融合,积极打造了文化旅游新业态。

九是深化文旅队伍建设,干部及专业人才有新活力。干部选拔任用进一步规范,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基层文化服务队伍逐步壮大。

同志们,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和文旅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任务艰巨,文化旅游服务便利度、效能度和满意度仍需提高;绍兴特色文化具象化、活化成旅游资源水平还不够强;文物保护工作重保护轻利用、重国有轻民间、重地下轻地上的问题仍然存在;文旅产品存在低层次同质化现象,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缓慢;旅游消费呈现假期热平时冷、国内旅游热入境旅游冷等情况;绍兴地方剧种发展参差不齐,绍剧传承创新发展缓慢,其他剧种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举步维艰;全市音乐艺术发展较弱,城市缺乏专业音乐厅;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文旅行业效率仍需提高;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活力还没有完全迸发,文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仍需加快推进;支撑文化旅游发展的人才与经费保障亟需加强;文旅干部能力、市场监管队伍执法水平仍需提升;旅游景区、企业、导游管理水平也需全面提升,等等。我们高度重视上述这些问题,将积极探索新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和提升。

二、“四个关键词”牵引全年工作理念和思路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在今年市两会上,我市提出了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视和期许。在当前全力打造现代城市体系新的发展空间和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新的发展趋势的形势下,绍兴文化和旅游发展大有可为。2019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四个“关键词”来牵引全年工作理念和思路:

第一个关键词:融合,坚持以融合为核心。文旅部门机构改革,绝不是两个部门的简单平移,更不是两个职能的简单叠加。我们要在机构整合、人员转隶、合并办公等方面完成“形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神合”,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做到“神形合一”、实现“双剑合璧”,真正把我们文旅部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统筹管理的发展效能。

1.思想融合是关键。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要尽快克服惯性思维,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确立同一身份认同和责任担当,要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要从“你们和你们的”转变成“我们和我们的”,要让文广和旅游两股力量真正拧成一股绳、变成“一家人”,快速推进实现“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的和谐效果。

2.理念融合是核心。现在,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这面新的旗帜下,大家要牢固树立“你我绍兴,文旅同行”的理念,旅游与文化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在理念上我们大家一定要防止简单、草率的相互替代倾向,要准确把握文化和旅游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全市旅游产业注入全新的丰厚文化底蕴,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传承塑造鲜活的产业形态。

3.感情融合是基础。机构调整职能融合,人员感情更要融合。现在,我们全局是有着500多位干部职工的庞大单位,我们讲团结也要讲感情,尤其是在磨合期间,大家在工作交往中要多交流、多协调,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有时候还要多信任、多宽容,消除误解,达到谅解,要在平常的学习互动和交流中聚同化异,促进感情上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4.工作融合是基石。面对职能转换、角色转变和环境改变,大家要尽快熟悉情况、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努力做好新的工作。要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老同志要积极发挥师长的“传帮带”作用,年轻同志则要主动请教、虚心学习。工作上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文旅工作全面融合。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志所为无不成。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要持续推进思想融合、理念融合、感情融合和工作融合,实现由“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真正做到合编、合心、合力,攥指成拳、聚同化异、合舟共济、勠力同心,快速推动机构改革效应的最大化。

第二个关键词:转化,坚持以转化为手段。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提供优质旅游产品与服务。要切实把握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与广度、把握现代文化旅游消费的市场规律、把握文化艺术的创作规律,充分利用文旅市场创意,通过主题品牌、产品延伸与产品集合,将绍兴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提升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传承、创新和放大全市文旅资源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功能。

1.要将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商品。绍兴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山水美,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要系统梳理出全市的核心文旅资源,在保护好历史风貌、文物遗址、重点古迹、非物质遗产、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提升保护措施、借助最新展示手段、最新科技手段,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和商品,让收藏在绍兴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古越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走上来、走出来、活起来,使之转化成为可读、可感、可消费而又具有竞争力的文旅商品。

2.要将文旅资源转化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化发展是文化旅游资源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全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继续完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培育核心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要紧紧围绕“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文化产业集群及文化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产业带;引进和培养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完善扶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源,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文化和旅游产业、企业集聚。

3.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本。文旅资源只有经过优化配置形成文旅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才能成为文旅资本创造经济价值。我们要推动实现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向文旅资本转变,继续健全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完善文旅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促进文旅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和调控,明确文旅市场主体权责,加强综合执法,规范文化和旅游产业运营,维护文旅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第三个关键词:创新,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创新,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文化与旅游的发展格局、产业生态、消费市场、管理模式、营销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治理模式和“互联网+”的形势下,未来需要更多的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等来驱动供给侧结构调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要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大势,以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联动、转型升级,实现“旅游+”和“文化+”双链互动;推动文化旅游模式、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创新性发展,激发市场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1.理念创新。要牢固树立“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把创新贯穿于文化旅游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既要推进整个文化旅游工作理念、方法的创新,又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

2.产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要摆脱单点突破的思维,要在整体上进行创新。要促使旅游与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创新发展出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等文旅产品;促使旅游与文化创意及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创新性打造出文化演艺旅游,主题及特色旅游演出等文化旅游品牌产品;促使旅游与健康医疗相融合,创新发展出中医药健康文化、温泉旅游、老年专项旅游、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等文旅产品。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

3.市场创新。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文化和旅游跨业企业做优做强。鼓励有实力、有市场运作经验的文化经纪人和文化经营公司进入传统文化市场,支持催生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拓市场能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传统文化品牌,引领文旅业消费潮流,逐步使传统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要推进提高全市文化与旅游产品品质,增强文旅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创新文化旅游品牌力度。要通过大数据、新传媒等技术手段开展智慧营销,精准发现消费者新需求,进一步开拓新的文旅消费市场。

4.业态创新。我们要通过文旅要素与政策整合,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要素跨界布局和集聚,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和文化业的旅游元素,促进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发育和发展,打造文化旅游跨界产业链。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旅游需求,预判文化创意、数字创意、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等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和趋势,通过建设新型文化旅游项目,培育发展融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新业态。

第四个关键词:服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当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以‘三服务’转作风、强担当、促落实”工作,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的工作要求,牢记“服务永无止境、常做常新”,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履行职责,注重实效,要以更细致的工作、更到位的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群众和市场发展的“店小二”,以实际工作成效让企业、群众满意。

1.优化服务。要遵循“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举措”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城市文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各类制度,营造良好的文化与旅游发展环境。

2.高效服务。加快构建简洁、高效、规范的服务机制,完善企业帮扶监督考核机制,搞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项目审批、办理等过程中提速提效,切实转变作风,推进服务再提升。

3.倾情服务。持续跟踪企业的发展和群众的利益关注,紧紧把握“奔着问题去”“坚持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和“不为办不好找理由、多为办得好想办法”三条服务原则,建立全面的“问题清单”、明确的“责任清单”和精准的“落实清单”,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关切焦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搭建平台的搭建平台,该落实政策的落实政策,该开通绿色通道的开通绿色通道,只要能解决,不怕麻烦、不怕担责,全力以赴予以解决。

三、2019年十大重点工作部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开启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第一年,也是重塑城市文化体系的头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非常重要。

2019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融合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紧扣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个中心环节,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和生产安全底线,围绕“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为重塑城市文化体系、重返全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作出文化广电旅游系统新的贡献。

主要目标是: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亿元以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各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

2019年,十大重点工作是:

(一)全面提高系统党建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一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进一步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智慧党建工作,继续开展“三先两优”党组织建设,严格教育、监督、管理,把局机关党组织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建设成为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把全体党员干部建设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过硬队伍。做好绍兴博物馆、绍兴市文物公司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二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把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各项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综合分析工作,加强对文艺创作、文艺表演的引导和把握,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加强意识形态安全专题学习和研究;开展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综合分析工作,及时进行通报;加强网站、论坛、讲座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三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局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局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深入推进党纪党规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提升廉政意识。继续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加快实施“1+10+N”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严厉整治“四风”问题,进一步提升作风效能建设水平。加强审计监督,对市文化旅游市场行政执法支队等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继续做好廉政文化建设。认真按照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逐条抓好整改,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制度化、长效化管理。

(二)着力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积极探索数字化文旅建设。积极打造绍兴智慧文旅综合管控平台,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加速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文旅工作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一批数字文旅建设示范工程和文旅共享经济主体,加速文化和旅游产业从部门联合到资源整合再到市场融合的进程。二是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文旅+”的融合功能,推进文化和旅游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形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打造绍兴文化旅游IP工程为抓手,深入挖掘绍兴优秀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把优秀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把要素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组织实施《绍兴文创大走廊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建设新的文旅项目。支持办好文旅创意产品设计比赛等活动,适时召开全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三是努力建立省、市、区(县、市)文旅工程三级共建机制。启动打造15个(全省是100个)绍兴文化和旅游“金名片”工程,努力打造1个(全省目标是10个)国家级“金名片”,力争省厅在1-2个区(县、市)设立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全省是10个)。四是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快推动“同城合并”和“同城重组”,切实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推进绍兴艺术学校、绍剧艺术研究院整合提升,筹建绍兴歌舞总团。积极稳妥推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工作,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服务的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五是深化文旅系统治理体系改革。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挥。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积极对接省厅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完成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组建全市统一的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伍。

(三)着力推动全市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实施精品化战略,策划好主题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一要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及2021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和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统筹规划全市专业艺术和群文创作, 打造一批群众欢迎、业界公认的优秀作品。继续打磨现实题材越剧《@香榧村》,重点创排好以“最多跑一次”审批制度改革为背景的绍剧《美好家园》、以中国司法第一人梁伯台为原型的调腔戏等现代戏,力争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积极复排越剧传统戏《情探》、《香罗带》等经典剧目,进一步推动经典戏剧传承创新。二要着力推进地方戏曲振兴。进一步落实《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绍剧、越剧、新昌调腔及绍兴莲花落等戏曲振兴。支持以嵊州为核心区,打造越剧生态文化圈、越剧传承创新示范区。以越剧小镇和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为平台,继续打造中国越剧高地和越剧“金色大厅”。落实省文化厅开展推进越剧传承发展“六个一”工作精神,启动全市村级越剧之乡、越剧传承基地、越剧表演团体、越剧广场(戏曲角)、越剧文化墙、校园戏曲社团组织建设;落实省厅的传统戏剧保护项目“五个一计划”,成立一个院团、每年原创一部戏、每年复排一部经典戏、培养一批骨干人才、打造一个基地。全面落实“戏曲进校园”工程,建立绍兴戏剧名家结对指导联系制度,以绍兴高校剧社建设为龙头,培育一批校园戏剧社团,传承绍兴地方戏曲文化。加快绍兴艺术学校、绍剧艺术研究院整合提升。加扶持民营剧团发展,进一步激发全市民营剧团的活力。三要进一步打响城市文化品牌。主动做好融杭联甬接沪工作,谋划与杭州市共同举办“南宋文化节”,重塑南宋特色文化。按照“高品质、高内涵”的要求,大力提升阳明文化、鲁迅文化等品质内涵,积极打造国际最高端的阳明文化论坛。继续办好“江浙沪闽”越剧经典大展演、“全球越迷嘉年华”、“越剧春晚”、越剧戏迷大会等越剧品牌活动,大力培育戏曲演出市场,扩大戏曲传播渠道,不断增强绍兴戏曲之乡“金名片”的成色。争取市政府设立绍兴市古城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办好明星版越剧全球巡演。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绍兴友城交流需要,打造文化交流项目和品牌节目,探索绍兴文化“走出去”新模式。继续开展“阳明的故事”、“兰亭的故事”巡展。发挥重大节会活动功能,继续参与办好201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国黄酒节、越马等节会。举办“盛世越韵”文化艺术节,演出1000场戏曲,进一步推动专业、群众艺术创作交流融合,逐步打响本市艺术活动自创品牌。四要积极筹谋音乐艺术发展。结合绍兴实际,将音乐艺术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打造音乐厅、提升艺术学校音乐艺术创作水平。

(四)着力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高质高效供给。积极融入省“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大花园”建设计划和“一区两廊”行动计划,重点规划布局绍兴文创大走廊、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古运河等重点通道沿线和绍兴古城、镜湖新城、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的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创意街区建设,打造10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绍兴“区域文化高地”。推进鲁迅故里提升改造项目、阳明故里项目、黄酒小镇、东方山水二期、龙之梦酒店、穿岩十九峰二期、越剧小镇、黄酒小镇、东湖景区扩建、春风十里等项目进程。谋划运营一台大型现代实景舞台艺术精品,打造一批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整合全市文旅资源,打造以古城为核心,东西两线为翼的“一核两翼”游线产品。以鉴湖、曹娥江、若耶溪、剡溪、天姥山沿线精华段为重点,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打造成为最有影响力、体验度的文化旅游黄金线路;贯连鉴湖·柯岩、兰亭、阳明故里、古香榧群、五泄等旅游功能区,将“古越之旅”打造成为绍兴独具魅力的精华游线。精心打造绍兴研学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中国研学旅游城市“第一品牌”。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景区”和“旅游风情小镇”为载体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推动各区、县(市)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市)。以建设“古城文化旅游区”和“兰亭文化旅游区”为切入点,倾力打造绍兴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和拳头景区;全力支持大佛寺景区、兰亭景区、柯岩景区、五泄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推动上虞覆卮山景区创建4A级景区。深化“三级创优”工程。争创1-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重点培育20个市级旅游风情小镇;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抓手,打造250个A级景区村(其中3A级景区村不少于20个)。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村民宿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有序引导和推动温泉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推出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演艺、娱乐、节庆、展览等传统文旅产品,开发高质量的动漫、网络音乐、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产品。

(五)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转型升级。一要持续完善城乡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启动绍兴美术馆、绍兴博物馆(新馆)、绍兴名人博物馆、古越藏书楼(恢复重建)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抓好越城区、新昌县省级文化重点县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确保通过验收。扎实推进全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现全年全市乡镇街道文化分馆基本普及。启动城市书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建成城市书房25家。制订实施《绍兴市城市书房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统一形象标识,强化标准服务,促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绍兴”建设,彰显绍兴新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内涵。二要全面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全年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面积基本达标。按城区型、山区型、园区型、普通型等四个类别推广试点经验,推进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和服务效能提档升级。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弘扬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培育新乡风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支持全市各专业院团“送戏下乡”,推进民营剧团进全市文化礼堂演出,提高文化礼堂和农家书屋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三要创新丰富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完善“绍兴文化云”服务平台运作,促进三区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点单服务,全市数字“文化资源”在线访问。持续推进绍兴数字图书馆五期项目和绍兴市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启动电子阅读机进基层服务点计划。持续开展“文化三送”活动。举办“盛世欢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暨第六届“全民大舞台”系列活动,培育和打造“绍兴有戏”演艺新品牌,创新开展“文艺播撒”乡镇行活动。大力推动群众舞蹈、小戏、小品、曲艺以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等原创活动,进一步扶持和培育重点群文骨干团队。争取“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群文大舞台活动立项。扩大“文化走亲”区域,组织指导区、县(市)开展跨省市“文化走亲”,推进绍兴地域特色文化走出去。提升和丰富“午间一小时”公益活动,助推“我的艺时光”公益培训系列行动、“视觉绍兴”系列展示活动深入开展。四要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全市“旅游行业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的品质。实施好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按时保质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以发展“星级饭店”和“星级旅行社”为核心,打造旅游行业服务星级品牌。完善全市饭店业空间布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充分利用古城机关单位原址,培育本土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和品牌文宿。加强旅行社品牌化建设,引导旅行社资本化运作,鼓励旅行社网络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旅行社的游客接待服务水平。改善旅游服务水平、质量,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推动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信息发布,完善旅游申诉处置机制。

(六)着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拟订绍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修订《绍兴市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实施办法》,以国有博物馆鼓励、扩大、牵引社会和民间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大运河绍兴段遗产保护立法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开展全市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项目。加大文化遗产资源挖掘阐发力度,完成宋六陵考古发掘任务,推进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谋划与杭州举办“南宋文化节”。实施会稽山阳明洞天和王阳明故居遗址考古工作,继续推进绍兴文物保护单位“二维码”建设,力争完成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送工作。启动浙东唐诗之路新昌段沿线文物史迹的保护抢修工程,为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线路夯实基础。加强古镇、古村落保护利用,建成省级历史文化村落10个。加强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和传承体系建设,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深入实施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打造“绍兴故事会”非遗品牌,提升“绍兴非遗集市”品牌,办好第五届“绍兴非遗集市”,加强非遗展示传播。

(七)着力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乡村旅游收入22亿元以上的目标。研究出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性文件,实施文化旅游投资促进工程,搭建文化和旅游投融资平台推进项目投资。加快培育省级文旅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和龙头示范企业,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和旅游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文旅+”战略,创新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空间。积极申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积极参与“第11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浙江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努力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壮大市场主体、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孵化基地,加大对示范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举办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大力推广“越菜”,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加大文旅市场开发力度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推介质量。

(八)着力构建现代文旅市场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加强对新业态新主体新群体引导、服务和管理,保障文化和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有序发展。全力推动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组建,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厘清执法项目,完善制度规范,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抓好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完善假日工作机制,加强假日及高峰期旅游调控引导。持续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加强对网络文化、在线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动态监测,对热点敏感问题及时研判。持续加强对各类人员密集或流动量大的场所的现场巡查,全面推行对经营主体的“双随机”抽查。持续深入开展文旅市场综合整治,针对营业性演出票务、不合理低价游等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源头治理,围绕重大节点和重要节日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保障,扎实推进全市涉及文旅领域的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及网络赌博专项整治工作。

(九)着力提升合作交流与城市营销推广水平。要加快推进“绍兴文创大走廊”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要进一步完善交流机制,深化政府间合作,加强部门协调。要树立精品意识,办好“老绍兴·醉江南”等品牌项目宣传推介活动。要从全域旅游营销转到城市整体营销,创新营销交流方式,组织好赴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合肥、南昌和对口扶贫地区新疆、四川、青海等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做好绍兴文化周(北京)的营销宣传工作,积极谋划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和故宫做好推介活动,打亮绍兴文旅品牌。要以唐诗之路为核心开展海外营销,创建海外营销中心,全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与省侨联合作在海外播放绍兴旅游宣传片,积极借助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和世界旅行业理事会等平台,充分运用事件营销、节会营销、借势营销、节点营销等形式强化国际营销。注重智慧营销,利用新媒体制作英文、日文、韩文等宣传资料,开通绍兴旅游英文网站,充分发挥旅游信息平台作用。定期举办中国·绍兴(韩国)、中国·绍兴(日本)、中国·绍兴(新加坡)、中国·绍兴(东南亚)、中国·绍兴(澳大利亚)等国际旅游推介会与营销宣传活动和中国·绍兴(香港)、中国·绍兴(台湾)等境外旅游推介会与营销宣传活动,着力推进在海外营销上有所突破。

(十)着力做好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巩固文广旅游局机构改革成果,深化文旅行政部门机构改革,确保尽快履职到位。持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信仰、有信念、守纪律、勇担当的文旅干部队伍。制定实施文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5年计划,重点做好各单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培养、引进、管理工作。实施重点人才项目,推进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开展文旅各门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培育工作。组织开展对文旅管理、文艺业务骨干、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导游等各类人才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绍剧院等专业院团创作人才培养。积极搭建社会文化团体展演交流平台,不断培育和壮大社会文化团体,提升民间文艺创作水平和表演水准。鼓励在绍高等院校设立旅游二级学院和旅游专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建立完善文旅智库,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组织实施,推动成果转化。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标准建设、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财务经费保障水平和内审工作水平,加强财会人才能力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执行率。

四、五大突破创新

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全市文旅资源禀赋、文化和旅游产业基础和长远发展目标上,抓关键、求创新、出亮点,重点引领文旅工作实现五大突破:

(一)在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及创新方面有新突破。引领文旅工作创新发展,支撑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样板地先行区。在国家层面上,围绕宋六陵做足文章,完成宋六陵考古发掘任务,保护和利用好宋六陵,申报和启动国家级遗址公园建设。挖掘好、包装好、彰显好宋文化,通过宋文化积极促进杭绍文旅融合。在省级层面上,一是文学和旅游结合发展有所突破。重点做10个评估计划,做深、做透、做高“文学+旅游”融合发展文章,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系打造“中国文学之城”,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创新发展示范点;二是“声音经济”发展能有突破。充分运用兰亭、鲁迅等文化资源,结合“跟着课本游绍兴”,大力发展声音经济,争取省广电厅、省文旅厅授予创新示范样板牌子。

(二)在统筹和激活利用社会资源方面有新突破。全面实施文旅项目评估和入库管理制度,积极建立项目发展信息发布机制,做好营销推介与招商服务工作,搭建文化和旅游投融资平台,鼓励有经济实力的社会投资主体以PPP、BOT等形式参与绍兴文化旅游领域项目建设,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2019年要精心包装2-3个50亿元以上的大型文旅招商项目。

(三)在文旅IP打造和文博资源转化方面有新突破。一是实施文旅品牌IP打造工程。以文旅融合平台为着力点、以文化内容为切入点、以消费变现为落脚点,启动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品牌IP,力争打造1-2个省级品牌IP。挖掘品牌IP的文化内涵、提炼文化价值、讲好产品文化故事、开发衍生品、形成产品链和产业链,推进实现IP消费变现。二是推进文博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以博物馆建设为引擎,以国有博物馆引领民营博物发展,加强对民间博物馆的资金、房产支持,进一步激活民间博物馆的热情。结合古城文创旅游工作,推动博物馆馆藏文博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用制度撬动文创业发展。充分利用“5·18世界博物馆日”做好文物展览、文创展销等10大活动。

(四)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新突破。着力推进以“绍剧”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续推进“绍剧振兴”工程,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文化惠民、宣传弘扬、传承保护等5个方面推出扎实有效措施。围绕传承、培养和传播好“绍剧”,引用民间资本合作打造1部商业戏剧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扶持基层院团剧本创作,面向社会力量购买戏曲剧本,征集、扶持和储备1批优秀新剧本;创新绍剧表现形式,探索现代音乐与绍剧相结合,创作3-5首绍剧唱腔版流行戏歌,吸引年轻群体认识绍剧、了解绍剧。

(五)在提振团队精气神、狠抓工作落实方面有新突破。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促进全体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正面激励和问责问效强化工作执行力,大力开展“心存感恩、只争朝夕、敢拼敢干、力争上游”主题实践活动,提振全体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实施“青年干部创新团队”计划,进一步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积极营建“转作风、敢担当、善作为、抓落实”的机关文化,充分激励全体文广旅游系统职工以饱满的热情、以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

同志们,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工作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要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重整行装再出发,不松劲、不停步,继续扬帆远航,不断开创我市文广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