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瑰宝”目连戏传承千年再燃星光

发布日期:2019-12-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字号:[ ]
分享:


脸谱化的诡异妆容,夸张恐怖的面部表情,不拘一格的精怪舞步,加之上虞吹打中特有的目连号子,再配上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伴奏……

11月30日,嵊州市黄泽镇前良村里人山人海,大雨也冲不散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那里正在上演的是2019年“黄泽有戏国遗传承”绍兴目连戏大展演。

全本上虞哑目连“复活”

一阵阵高亢的目连号子,与低沉浑厚的打击乐器所奏出的平稳锣鼓声,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11月30日下午,首先登场的是上虞哑目连专场。记者在现场看到,扮演鬼王、女吊、无常、夜魃等角色的演员,绝大部分赤脚上台。红色半长裤,纸糊的白帽子,光是这些服饰,就给台上演员塑造各色人物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色彩。更有“矮子步”“扫荡腿”“后滚翻”等杂技和技巧,进一步丰富了剧情的演绎形式。

在《送夜头》一出中,不显形的无常与无常嫂捉弄外出送“夜头”的家人,滑稽的舞蹈动作配上跳跃短促的快板与击锣声,双方你来我往,你进我退,呈现了一出妙趣横生的“吃面”场景,也为原本阴森诡异的气氛注入了一分诙谐。

“‘哑目连’,俗称‘哑鬼戏’,是上虞境内极其珍贵的戏剧遗存,极具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这是一种以手势、表情、身段、武技等结合吹打音乐来表演情节的哑舞剧,其形式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哑杂剧。”

上虞区非遗中心主任杜留阳告诉记者,自1985年以后,上虞的哑目连就没有完整演出过了。那一年,当时的上虞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召集人,将之前有哑目连演出经验的人聚集起来,凑成了一个班子,成全了一次表演,也留下了一盘录像带。

“目连戏很特别,一个剧种就一个戏,就叫《目连救母》,很多地方都有演,但都是开口戏,单单上虞的,全剧无一句唱词,完全凭身段、手势、表情表演,很少有文字记录,更说不上剧本,很容易失传。”为了复活哑目连,作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的娄素芬和市级非遗传承人的高伟海,这对夫妻在上虞区非遗中心的全力支持下,组成了一支36人组成的哑目连表演团队。

“这个救母的故事很长,加起来有100多出小戏,其中有不少离题万里,插科打诨的。我们哑目连演的是浙东目连戏中‘阎王发牌,拘捉刘氏’这一段,全剧共23出。”娄素英说,通过走访老艺人,以及反复研习当年留下的影像资料,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在去年年底复排出来了。“之前都是比较零散或者内部的演出,今天这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本的第一次公开演出。”

绍兴三地目连戏大展演

除了上虞哑目连的珍贵表演,这场在嵊州市黄泽镇前良村举办的活动更是一场目连戏大展演,汇集了嵊州黄泽前良、上虞、新昌三地的目连戏。

“我们所在的前良村,对于绍兴目连戏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前良目连戏至少已有200年的历史了,当地保存至今最早的版本是清咸丰庚申年(1860)的抄本,分仁、义、礼、智、信5册,共168出,100多个曲牌。据老艺人回忆,此抄本已是传承两代之后的修订本。”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俞斌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目连戏历史悠久,表演风格独特,保存下来的抄本有多种,并有《女吊》《男吊》《无常》等多个出目为绍兴所独有,还因鲁迅、柯灵等多位绍兴名人撰文传播,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目连戏从宋代开始就有了,绍兴目连戏最早明确的有时间有地点的演出记载是在明代戏曲理论家祁彪佳的日记里。”

传承千年依然光鲜亮丽,记者在现场充分感受到了绍兴目连戏演出内容和演出方式的丰富性。这次演出,既有调腔剧团的专业演出,也有世代相传的前良村村民和黄泽镇中学的学生在家门口的热情献演,还有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哑目连演出团体的精彩呈现。其演出内容,在传统的出目中,还加入了诸如“哑背疯”这样原本在迎神赛会上的表演。

“旧时,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等节日前后,绍兴不少地方都要演目连戏,以驱邪解禳。”俞斌介绍,嵊州、上虞、新昌三地联合举办这场绍兴目连戏大展演,是绍兴目连戏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的一次汇报,充分展现了国遗项目的保护成果。

“通过目连戏的展演,能够弘扬‘与人为善、百善孝为先’等传统价值观念。”现场的多位专家也指出,目连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应该充分认识目连戏的“瑰宝”地位,把目连戏传承传播的文章做好。


信息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